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新階段”的描述有誤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上出現了一個熱詞:汽車電動化進入了“新階段”和“新增程”。
這句話被解讀為“市場化新階段”,意思似乎是指曾經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階段有些脫離市場,且不論這句話的出處,這樣的解讀是有些不夠理性的;新能源汽車曾經被視為“彎道超車”的制勝法門,用電驅技術可以反超堅持內燃機車的西方國家的汽車工業體系,可是補貼的存在卻給人一種異樣之感。
第一階段的新能源汽車關鍵詞是“補貼”,似乎沒有補貼就不會有車企去研發這種技術,但補貼其實是從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嶄露頭角之后才開始出現,可以說這家民營車企一定程度上的加速了汽車電動化的進程;而在此之前其實早就將電動汽車視為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在上世紀就有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先生提出過中國要進行汽車電動化的研發,這是基于能源變革的宏觀視角分析得出的結論。
所以才有了補貼,補貼的初衷確實是鼓勵車企研發,但并不影響市場化的良性競爭,反而是加速了良性競爭。
面對補貼必然會出現一批濫竽充數的車企,依托供應鏈即可打造出技術水平一般的車輛,即便這些車賣不出去也能“左右倒右手”的通過B端市場“自產自消”,這就是騙補;但這些企業從開始就被“加星”了,等待其的最終結果必然是被收割。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也許很多人都沒有發現,那就是出現了可以依靠的供應鏈。
在汽車電動化的初期除了比亞迪有高度垂直整合的全產業鏈,其他車企根本就沒有完善的三電供應鏈可以依靠,反而是在補貼開始、各大車企陸續轉型之后,研發生產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的企業才陸續出現,補貼的初衷正是為了打造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
隨著供應鏈體系的完善,部分車企的技術都被拉到了一條水平線上,車輛開始“趨同”則無法體現出競爭力;那么隨之而來的則必然是加快技術研發并加大研發投入,至此整個行業進入了快速上升期。從結果來看補貼,似乎補貼從來沒有影響市場化競爭,反而是在不同的階段中合理規劃與引導了良性競爭;而當市場形成良性競爭的架構和氛圍的時候,補貼就可以結束了,現在就算基本結束,此時會有新一輪的洗牌。
汽車電動化進入“新階段”的說法來自寧德時代,這家企業最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因其有投資數百億到美國建廠的規劃,而在這個消息公布之前,韓國的SK、LG和三星這三家動力電池供應商均被美國企業要求交付核心技術數據!美國面對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采取的不是偷竊就是明搶,但是核心技術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于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的命脈,核心技術是不能外泄的。
所以寧德時代赴美建廠的規劃才會成為近期汽車行業的焦點,它是否會重演“DD”的一幕只有拭目以待了。
為何寧德時代會選擇去美國建廠呢?
這就是市場競爭的結果,第一階段的補貼激活了各大企業的研發熱情,第二階段落地了很多研發成果,第三階段正是近幾年的“市場驗證”;最終市場選擇了均衡制造成本、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的磷酸鐵鋰電池,而寧德時代的重心是鎳類三元鋰,寧德時代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可是造成三元鋰電池有可能被邊緣化的因素并不是能量密度低或安全性能與磷酸鐵鋰有多大的差距,鎳類三元鋰的能量密度普遍高于磷酸鐵鋰,其真正的因素還是鎳、鈷、猛、鋰等原材料價格的瘋長,而這些材料價格上漲的背后似乎與西方國家不無關聯。
汽車行業的競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因為汽車行業是歐美和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所以新的階段的競爭還是技術的競爭,同時也有格局的競爭;核心技術不能外流,同時還要加速研發新技術,以保證面對各種“封鎖”的時候能夠輕松破局。此時需要的是各大企業共同致力于技術研發和推動汽車電動化,守住現在具備全球最完善的三電供應鏈體系的優勢,其他目標則能順其自然的實現。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
1、中國的新能源不存在破局的問題,自從國家將新能源列為國家戰略,就說明了這個產業對我們國內有多么重要。
2、新能源之前發展不順暢,很大原因就是市場中沒有攪局者,過多的車企希望安裝兩個電池,安裝兩個電機,就套取國家的新能源補貼,導致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一個比一個內卷。讓好的學生也無法脫穎而出,因為劣質的商品低價讓良品無法生存。
3、國家引入特斯拉,在短短一年之內就能把一套手續全部特批,然后直接能夠出成品車。就是為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引入鯰魚,讓國外的優秀品牌來攪局,來幫助國內形成新能源車的上下產業鏈,也正是因為特斯拉,國內的車企不在內卷了,因為你在卷下去,消費者有了可以直接購買的國際品牌,你不優秀,市場自然淘汰你,看看那些推出市場的眾泰、獵豹、華泰、力帆等,如果沒有攪局者,這些混吃等死之輩還可以活的很好。
4、特斯拉引入以后,新能源從電池組、電機、電控平臺都有了可以參考學習的對象,特斯拉的出貨量也讓國內的電池廠商崛起,比如寧德時代、比亞迪電池等等,整個產業鏈產生了,讓更多的車企加入到新能源的發展中來,新能源車企開發新能源車,不用在考慮上下游產業鏈了,專注電控平臺就行,電池、電機都有產業在作,這樣發展新能源車企就越發展越規范和高效。
5、新能源車的發展和當年我國手機制造業一樣,引入蘋果,由于蘋果的出貨量巨大,國內形成了制造手機的上下游產業鏈,國產手機小米、華為不用考慮自建產業鏈的問題,只要專注工業化設計,其他的芯片、攝像頭、機模、電路等等產業鏈都是全的,只要專注設計,專注消費者使用習慣,就可以做出極為優秀的產品,然后國產手機就崛起了。新能源車,國家也在走這個模式。引入市場中的優秀者,為優秀者建立完成的上下游產業鏈,然后本地企業加強學習,不用太久,新能源國內車企一樣也能勝出,因為中國企業家最懂中國人。
6、新能源汽車來看,沒有那個國家有如此的國力在推動,從電池原材料、到電池組、到電機、電控平臺,我們國內的企業基本上繞過了歐美日本所有關于發動機、變速箱的專利技術,所以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肯定屬于我們,這也是日本直接開始發展氫能源,不是發展目前我們國內的煤電轉電,因為日本一步落后,就是步步落后,它只能選擇更加跨時代的新能源氫能源。
7、新能源對于我們國家是一盤極大的棋。美國當年用石油控制了全世界,現在來看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掌控了世界,我們國家唯一不缺的就是煤炭,不缺特高壓技術、不缺中國建設能力,如果能夠把國內的煤炭轉化為電能,用在汽車上,或者通過特高壓技術,將電輸出到周邊國家,建立一套圍繞中國建立的特高壓電網,你想想那時的中國要有多強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