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產業包括哪些方面
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
1.第一產業指農業。一般來說,第一產業指以利用自然力為主,生產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部門。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2.第二產業指工業。第二產業以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產業部門。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3.第三產業指服務業。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游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
2. 茶產業包括哪些行業
有三種情況。種植茶葉的列入0169(茶及其他飲料作物種植);加工茶葉的列入1530(精制茶加工);銷售茶葉的列入5127(酒、飲料及茶葉批發或5226零售)。
3. 茶業是第幾產業
全球茶葉產銷量齊升,中國茶葉市場供應增加較快,綠茶、烏龍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行業的上游為茶葉種植,上游行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原材料的供應數量與品質;下游是終端消費者與茶葉深加工行業。
近年來,全球茶葉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其中,亞太地區的綠茶消費增長強勁,而北美、西歐的紅茶市場也已發展成熟。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的茶葉消費量約為544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3%,預計2018年消費量為567萬噸,到2020年全球茶葉消費量將超600萬噸。
同時,全球茶葉產量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產量共557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預計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為576萬噸,到2020年產量將超600萬噸。
在國內市場,由于茶園面積穩中增長,湖北、貴州、陜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茶葉產量在2017年達到258萬噸。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步增長。2013-2017年,國內茶葉產量、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6%、6.0%,預計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消費量將分別在277.6、204.5萬噸左右。
目前,茶葉市場中綠茶、烏龍茶占據主要份額,2017年二者比重分別為61%、13%;但近年的產量比重在下降。同時,普洱茶、紅茶、白茶等其他茶葉份額逐漸提升,紅茶、黑茶、白茶、黃茶等茶類占26%。此外,市場上的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也在增加。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為,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了如下趨勢。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
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著消費群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與品牌內涵。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
未來幾年,茶行業“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游”、“眾商模式”、“私人訂制”等新的業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
飲茶是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帶動著茶葉市場規模擴張,促使茶業企業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丑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4. 茶產業是第幾產業
茶葉所屬細分行業應為食品飲料。
5. 茶產業包括哪些內容
一、重德——擺正人與自我關系的準則
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茶德是茶道的靈魂。在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并崇尚備至。陸羽在《茶經》提出的“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來,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散悶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當代,王澤農,莊晚芳等茶學專家,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澤農先生認為“廉儉”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國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樹立茶德的基礎上創立的。盡管目前人們對茶道的論述,各執己見。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茶道講求的是精神內涵。中國茶文化繼承了儒、佛、道的精義,把飲茶等茶事活動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茶的品飲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就是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二、尚和——協調人與他人關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諧。通過以“和”為本質的茶事活動,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文化關于“和”的內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
三、崇儉——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系的基礎
崇儉,就是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也是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茶在守操、養廉、雅志、勵節等方面的作用被歷代茶人所崇尚。
6. 茶屬于什么產業
茶葉是屬于農業類,畢竟是種植出來的,很多農村地方都會有這個茶葉,等到一定的時間以后,這個茶葉就可以用來泡水喝,現在市場上面也有很多人買茶葉,屬于農產業,這個是人們自己種植出來的,還是質量挺好的。
農業種植、銷售屬于國民經濟的 農業 行業 ; 你們這個行業 如果符合要求可以申請免稅的 。
7. 茶產業發展的意義
對這個問題想徹底了解的,推薦《茶與中國文化》一書,該書從中國茶文化的成立期——魏晉南北朝初唐時期入手,從文化史角度解明當時飲茶習俗的發展狀況以及飲茶習俗形成的社會文化基礎。本書是“中國文化新論叢書”之一。本書成書于2001年,正式出版后產生很好的市場效應,讀者反應熱烈。本書主要闡述了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中國作為茶之故鄉茶之大國,自古就有很好的發展,此書正是為了說明在茶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茶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系。是茶文化愛好者應該閱讀的佳作。
書 名
茶與中國文化
作 者
關劍平
類 別
散文隨筆
人民出版社
目錄
序 章
第一章 茶的技術史研究——飲茶的藥用起源說
第二章 道教服食與飲茶風俗的形成——兼論道教對于飲茶風俗形成的影響
第三章 茶的藥史研究——兼以嗜好品嗜好理論審視飲茶
第四章 社會各階層的飲茶狀況
第五章 茶的文化地理
第六章 飲茶的文化意蘊——風流
第七章 茶的程式化、技能化與禮儀化
第八章 茶宴的誕生
第九章 茶宴的饌口——茶果
第十章 茶筅的起源
第十一章茶器與茶的精神
第十二章 從《荈賦》看晉代茶文化
8. 國內的茶產業發展方向是
茶是我國四大飲料之一,也是古老的產業之一,發展茶業關健是要適應市場的需求,茶葉前景是不錯的,在我們武夷山地區茶葉是主導產業,茶業是這里農民收入重要來源,這里的茶業前景很好,形成了一整套的產業體系,有聚集效應,全國各地客商云集于此,所以發展茶葉要因時因地因人來發展。
9. 茶行業屬于什么行業結構
種植茶葉屬于農業,即第一產業。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因此第一產業是一個有生命的行業。 茶樹是種植業范疇。喝的茶葉則是加工業范疇;茶農種植、管理、生產出鮮茶,或出售給茶廠(規模生產),或自行加工成干茶(產量受限)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