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縱觀中國茶產業的現狀
綜觀中國茶產業與市場的全局,從茶資源、茶營銷到茶品牌、茶文化等系列現狀來看。其運作與建設遠遠落后與國內外市場,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茶產業發展的障礙。面積第一、產量第二(現在是第一)、出口第三、創匯第四,品牌缺乏,這是目前中國茶業在世界茶行業界排行榜上的真實寫照。必須承認,我國是世界茶葉大國,但還不是茶葉強國。所以,未來打造和建設具中國特色的茶葉品牌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工程,是中國茶產業、茶企業走出去的方向和目標。如何讓中國茶產業擺脫傳統的粗放式生產經營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二、目前中國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有名茶,無品牌。這是中國茶人心中一個永遠的痛。中國有2000個茶葉生產縣,名優茶眾多。但說的出的品牌茶卻屈指可數,就別提目前茶業界能叫得出的知名品牌抑或著名品牌了!
2.廠家多,品牌少。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字頭下屬12家省級茶葉公司中,只有4家有注冊商標的。全國生產加工茶葉企業有6.7萬家,只有近千家茶葉有注冊商標的,能稱得上品牌的幾乎沒有。
3.資源多,整合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對資源利用,產品定性、核心價值、品牌文化、品牌戰略等都需提前進行規劃。資源過度分散最為直接影響應是造成企業有效資源、管理成本的浪費。由于中國茶葉資源分散、生產分散、出口一直以散裝為主,自然也就只能充當國外品牌茶葉的原料供應商。
4.行業混亂,競爭無序。目前整個中國茶行業內部的產品競爭由于全國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茶葉價格定位標準,故現已演變成較混亂的、激烈的“價格大戰”。部分商家甚至違背行業規則,惡意攻擊競爭對手,消費者難辨真偽,購買假冒偽劣產品比比皆是,給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重要是傷害了消費者對中國名茶的信心。
5.品牌概念模糊,品牌意識淡薄。何謂品牌?何謂品牌營銷、品牌文化、品牌管理、品牌傳播、品牌危機及品牌維權等。中國大多數茶企業家均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待整個行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服務理念及品牌知識的整體提升和培育。
三、中國茶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1. 要尋找茶產業發展的藍海
從營銷角度來說,傳統茶是個紅海產業,現代茶是藍海產業,充滿無限的發展空間。茶葉發展基礎在傳統,而突破在現代。目前茶產業的發展態勢良好,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傳統茶的產業突破,核心問題在于市場運作,在于品牌建設。煙、酒、茶都是傳統的快速消費品。比較發展規模和認知度,就會發現,煙形成了國煙,酒形成了國酒,但是茶卻沒有形成國茶。雖然倡導茶為國飲,卻沒有形成讓國人都能普遍接受的、共同認知的茶葉品牌。像茅臺酒、中華煙,大家都知道。但是茶葉是同宗不同命,同樣作為快消品,茶葉消費的地域性特別強。茶葉為什么目前沒有形成全國的知名品牌?這主要是因為政府和企業的投入,以及消費者的期待沒有形成合力,最后造成資源分散。如果想做強做大,應該把各級政府的資源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去,通過統一的運營渠道去做產品的市場精耕。
發展現代茶,必突破茶的沖飲方式,改變它的形態之后,給茶葉尋找新出路。一是關注相關學科的技術成果,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為茶葉服務。二是跳出茶葉研究茶葉,積極拓展茶葉的應用領域。把喝茶變為吃茶、玩茶、用茶等,將茶葉的功能性成分按抗氧化劑、抗輻射劑等進行開發,廣泛應用于日化、食品、保健品、紡織等領域。三是變“加工”茶葉為“制造”茶葉。按照“全價利用、跨界開發”的理念及目標消費群的特征需求,進行茶產業優化突破技術研究與創新產品開發。
2、四個方面下功夫做精茶產業
浙江綠茶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下一步浙江綠茶將在穩定面積,穩定產量,提高品質與效益的思路基礎上,以打造浙江綠茶品牌為主線,以現代園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充分利用人才、技術、文化和品牌的優勢,加快浙江綠茶發展。省農業廳將實施新一輪企業規劃,培育龍井、名優綠茶、早茶、浙北茶四個特色產業帶,通過提升茶葉基地加工技術,加強現代園區建設,搭建推廣平臺,推進浙江綠茶產業化和現代化,促進我省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把茶葉這一富民產業做強做精,可以從四個方面下功夫:一、加強產業化要素優化組合。特別是龍頭企業的培育,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主導產品的定位,這些方面要一一明確目標;二、加強目標市場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提高茶葉的附加值。拓展多渠道銷售方式,通過目標市場專賣專營、直銷體系構建等方式提高產品效益;三、加強推廣宣傳,重點打造松陽茶國家地理標志。通過地理標志的使用和管理,使松陽茶葉的市場知名度更高;四、要充分運作好中國茶商大會。中國茶商大會是最具影響力的茶葉節會,建設和打造好茶葉節會品牌。
3、茶品牌應有更多文化內涵
中國茶宣傳比較喜歡利用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看得多了就發現故事比較同質化。茶文化如果要追根溯源,我們能在歷史上找根源的只有《茶經》。陸羽為了寫《茶經》,跋山涉水走了很多省份。所以信陽毛尖等很多茶葉宣傳都是把陸羽搬出來,這就使得茶文化很深。但是,各個地方的茶文化沒有區別,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竹葉青第一個在中國茶市邁出了做高端奢侈品的步伐,“與己論道,巔峰已隨心”的精神境界,是5000年中國文化積淀才孕育出的文化,竹葉青把茶的極致、優雅帶給了世人。竹葉青茶葉從《道德經》里找依據,在成都和北京建造了生活體驗館,把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運用到茶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上。“平常心,竹葉青”。許多人正是被這句看似平淡的話語打動,才認識了竹葉青,并將之作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恪守著。將品茶延伸為一種生活態度,重新詮釋茶文化的內涵,從清醇淡雅到平常心。成功的品牌文化,竹葉青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茶葉要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以增強產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文化是個大概念,有精神的層面,也有物質的層面。除了向歷史追根溯源外,它還可以往生活方式上去靠。比如松陽銀猴,“千年古縣,田園松陽”就是一個很好的點,因為松陽就是松古平原最大的盆地,周邊是高山,其實是桃花源。初中課本就有桃花源的描寫,我們就可以從“田園、桃花源”這些字眼去宣傳名優茶。通過意境描述,讓人喝到松陽銀猴,就能想到桃花源。
4. 未來主攻五方面
茶產業要在未來主攻五方面:一、做好品牌培育和企業培育,全面推行一縣一品,加快全市區域品牌的建設;二、要進一步提高茶產業科技水平,注重科技隊伍建設,注重對外合作,加快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新工藝的運用,推進產業現代化;三、要加強產業營銷體系建設,做好茶葉展示展銷和推介,爭取全國主要大中城市有我們麗水茶葉的門店,國外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四、進一步做好產業延伸,用工業的理念改造傳統茶產業,引導工商資本來投資茶產業,實現茶葉從粗放產品向高端產品延伸,從粗級加工向深加工延伸,茶產業從傳統的農業產業向文化、旅游產業延伸;五、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茶廠的優化改造、產品的質量體系認證、行業的自律規范等,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確保茶葉的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