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互聯網起步毫無疑問是比美國等發達國家要慢的,而且最初中國并沒有現在如此充足的網絡設施資源,也沒有那么多的服務器,因此,當時不論是干互聯網行業,還是上網的人都非常的少。
而在那個年代,馬化騰、雷軍、丁磊、張朝陽、李彥宏、馬云等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我們細數這些中國互聯網的領頭人,我們會發現,除了馬云以外,這些中國互聯網最早期的創業者都是技術出身。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除了這些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專業人士外,很少有人能夠接觸到互聯網,也因此,讓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去做互聯網創業,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了。
而在那個年代,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其實是不賺錢的。
但是,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和理想去奮斗,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這些人的家庭條件都不錯。
就拿馬化騰來說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然后進入了當時深圳最好的尋呼機公司潤迅打工,從程序員干到了主管。
而馬化騰最早的時候,是自己投入5萬元拉電話線、配電腦建立了一個聊天室,由于電話線費用昂貴,因此,這個聊天室一次也就只能容納4-5個人同時在線。后來慢慢的,才和張志東一起成立了騰訊公司,并且都是兼職在做。
知道ICO開始風靡,馬化騰和張志東研究了ICO以后,才開始全職的投入到當時OICQ的研發和運營當中。由于當時的OICQ是不收費的,而且就只有馬化騰和張志東兩個程序員,基本上是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OICQ最初的好友列表也是保存在電腦本地,換一臺電腦以后,曾經添加的好友就沒有了,這都是因為沒有錢租服務器的原因。
而QQ是怎么活下來的呢?首先,馬化騰和張志東還會接很多外包的項目來做,靠著這些外包項目,養活著QQ。其次就是,他們也掉賣掉騰訊,但是當時中國的互聯網基本就賺不到錢,所以接手的人也沒有,只有硬著頭皮做下去了。
而另一位互聯網大佬李彥宏,就比馬化騰更加的有背景李彥宏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后來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碩士。畢業以后,李彥宏先是留在了美國,并參與了《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的設計。
期間,李彥宏發表了一片關于搜索引擎算法的論文,這篇論文可以說是為以后百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石,就連谷歌的創始人最初設計谷歌搜索引擎的算法時,就借鑒了這篇論文。
但是,當時的門戶網站才是互聯網的主流,搜索引擎其實并不被看好。為什么呢?因為搜索引擎無法留住流量,用戶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后,最終都是進入到門戶網站。因此,搜索引起被當成了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平臺,就連谷歌當時都故意讓搜索的結果達不到用戶的預期,從而實現用戶在搜索引擎上停留更多的時間。
李彥宏自然是非??春盟阉饕娴奈磥淼?,也特別的看不慣當時美國對于搜索引擎的這種態度,因此就回國自己創立了百度。
那么BAT中唯一的一位不是程序員的大佬呢一個叫馬云的杭州師范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后來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同時兼職干著翻譯。一次,馬云接到了一個翻譯的工作,去到了美國,但是這趟路途確實一個被騙的經歷。但是在這趟路途中,馬云確在西雅圖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這讓他覺得,這個技術會改變世界。
后來,回國的馬云就開始做起了中國黃頁,但是卻四處碰壁,還遇到了電信公司的打壓,最終不得不賣掉了中國黃頁。后來,國家外經貿部想要做電子商務的試點,就找到了馬云,而這個過程中,也讓馬云接觸到了電子商務,有了經驗的積累,后來成立了阿里巴巴。
當然,阿里巴巴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阿里巴巴當時沒錢,發不起公司的時候,馬云還向員工借錢。而這個時間里,出現了兩個讓馬云有今天成就的貴人,一個叫蔡崇信,一個叫孫正義。
蔡崇信畢業于耶魯大學,在美國、德國的公司干到了企業高管,年薪將近百萬美金。但是這樣一個人,缺放棄了自己高額的報酬和地位,跟著馬云創立阿里巴巴,拿著500元人民幣的月薪??梢哉f,沒有蔡崇信,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蔡崇信帶給了阿里巴巴國際化的發展基因和大公司才有的管理規范,而且,沒有蔡崇信,阿里巴巴可能得不到那么多的國際融資,因此,蔡崇信是阿里巴巴背后的英雄。
孫正義,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在阿里巴巴幾乎要倒下的那一刻,是孫正義的2000萬美金救了阿里巴巴,而孫正義本人當時也是受到了互聯網泡沫的影響,資產縮水到了原有的十分之一。
就孫正義所說,當時他其實并不看好阿里巴巴,但是,他很看好馬云這個人,并且覺得,2000萬美金對于他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因此投給了阿里巴巴,也改變了阿里巴巴。當然,阿里巴巴也給了孫正義足夠的回報。
而要說中國互聯網的初期,就還不得不說張朝陽和丁磊這兩個人了這兩位在當時那個時代,都是輪流得到過中國首富的頭銜,足以說明門戶網站在那個年代的地位。
張朝陽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理工鉆石男,1999年,張朝陽得到了風投資金,成立了愛特信公司,后來更名為了搜狐。
張朝陽喜歡登山,為了宣傳搜索,也為了節約錢,張朝陽通過登珠峰的活動宣傳搜狐,成為了當時一個非常新穎的宣傳案例。
當然,張朝陽并不是一個能很好的把握時代脈搏的創業者,因此,現在的搜狐已經早已么有了當年的輝煌。
而另一個叫丁磊的胖子,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同樣也算是名校出身,最早是成立了網易,做了電子郵箱的業務,后來慢慢的轉向了門戶網站,最終,163成為了當時最好的電子郵箱,網易也成為了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
不過,丁磊確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網易做成功了,自己不好玩了,就開始養豬,并且丁磊的豬還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的常客。也因此,網易被網友們戲稱為“豬廠”。
最后,我們來說說雷軍吧要說雷軍,就不得不說一個人,他叫求伯君,被認為是中國最牛的程序員。在DOS時代,那個黑白畫面的系統下,想要看到中文是不可能的,而求伯君卻讓這個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據說,求伯君用了很短的時間,通過匯編代碼,寫出了第一代的中文處理系統——WPS 1.0,讓當時的計算機中第一次出現了中文。后來,求伯君在張旋龍的幫助下,成立了珠海金山電腦公司。也就是這個時期,當時剛從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不久的雷軍,一家是武漢計算機行業的名人了,大學期間就已經賺到了百萬身家,后來在求伯君的邀請下,加入了金山,一干就是16年。
雷軍從金山離職后,就開始做起了投資,先后投資了凡客、小米、拉卡拉等等公司,而小米可以說是這些公司中最為成功的一家了。而小米的定價策略,也直接讓中國的消費者以山寨機的價格,買到了品牌手機。
當然,那個年代還有周鴻祎、陳天橋等等很多的互聯網創業者,他們也都用自己的經歷書寫著我們這個時代。這些互聯網創業者,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見識,推動著中國的互聯網發展,讓中國的互聯網領先于世界,成為了中國能夠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肩的互聯網大國。
當然,這僅僅是互聯網這個行業,還有我們不了解的很多行業、很多人,都在書寫著中國,這個時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