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熟茶的制作方法
熟普洱茶的沖泡方法:先將蓋碗和茶具清洗干凈,然后向蓋碗投入7g熟普洱茶(茶水比例為1:30),然后注入95℃沸水,第一泡為醒茶湯不宜飲用,接著再次向蓋碗注入七分滿的沸水,蓋上碗蓋,等待10秒左右,即可用茶濾將蓋碗茶湯倒入公道杯,最后分倒至茶杯進行品飲。
2. 熟普洱茶是怎樣制成的
方法:先將蓋碗和茶具清洗干凈,然后向蓋碗投入7g熟普洱茶(茶水比例為1:30),然后注入95℃沸水,第一泡為醒茶湯不宜飲用,接著再次向蓋碗注入七分滿的沸水,蓋上碗蓋,等待10秒左右,即可用茶濾將蓋碗茶湯倒入公道杯,最后分倒至茶杯進行品飲。
3. 普洱茶熟茶怎么制作
1、等級的拼配:這是普洱茶最常見的拼配方法,以餅茶為例,通常將七級茶為基料(50%-70%),以五級茶做底(20%-30%),三級茶撒面(10%-20%)。這種方法熟茶運用得最為普遍,也是最成熟的一項技藝。
2、不同茶山的拼配:這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最高技藝。不同茶山的拼配不是以個簡單混料過程,而是基于制茶者對各個茶山茶性的理解基礎上,尤其是對后續發酵中不同(茶山)茶葉所起的作用,最后達到制茶者心目中理想的茶。
如講易武的茶做基料,取它的“柔”,一臨滄永德的茶為輔料,取它的“偏酸”(后發酵中繼過程中起關鍵催化作用),以景邁山的茶做調味,取它的“甜”,在完成后發酵后,形成一個“華麗的轉身”。因此,制茶者在最開始的拼配中,內心已形成未來茶葉成熟后的色、香、味、形等等的預見。
這種拼配方法沒有固定模式與比例,完全與制茶者個人素養有關。它不僅是一種技藝,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境界。
3、古樹茶與臺地茶的拼配:這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拼配方法。雖然這種方法有欺騙消費者之嫌,但相比古樹茶純山頭的“一口料”又是最科學的。它將古樹茶偏重于“藥性”(酶的活性)與臺地茶偏重于“茶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品茶過程中的飽滿度與豐富度,同時也塑造出超越普通茶性的產品,品質不僅超越單一臺地茶,也好于不同地區拼配的臺地茶。這種方法以古樹茶原料比例比低于20%為最佳,但又不能超過50%。
4、季節的拼配:云南茶葉可采摘三季,除冬天不采,一年中的春、夏、秋均可采茶制茶,也就有了春茶與夏茶的拼配,夏茶與秋茶的拼配,春茶與秋茶的拼配等等。屬于較低技術含量。它屬于一種技巧,不屬于技藝。
5、年份的拼配:有經驗的制茶者為避免新茶的稍澀與微苦,包括味覺產生“單薄感”,有意拼進一些年份較長的“老料”,在色、香、味都不同與新茶的感覺。一般“老料”的拼配比例不超過10%。
這種方法與茅臺酒的勾兌方法有點相似,將蒸餾出的新酒與十年或十五年、三十年老酒勾兌,使酒液的飽滿度提升了不少。云南一些普洱茶較著名的茶企在熟茶加工中普遍運用這種方法。它屬于技藝,是快遞提升品質的一種方法。
6、發酵度的拼配:近幾年熟茶生產常采用的一種方法。新出堆的熟茶雖然通過人工發酵快速“催熟”,但也存在湯色暗紅和口感欠佳的問題,也需要通過后續陳化才能將上訴問題解決。
于是,將重發酵(達到九分以上成熟度)與中度發酵(達到七分成熟度)的熟茶拼配一起,使茶湯呈現紅顏明亮,口感適中的效果。但這種方法因為參入了一些發酵過度的熟茶,段時間品飲尚可,但繼續存放,尤其是存放五年以后,其口感與湯色基本鎖定,無大的變化,品質上升空間太小。不屬于技藝范疇。
7、生茶與熟茶的拼配:這是熟茶加工中的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實踐。熟茶在渥堆發酵之后,很長時間存有一種“堆味”(與酶味有點接近),這是消費者始終不愿意接受的味道。過去,為了去掉這種“堆味”,只能用存放的方式,依靠時間來解決。但在熟茶中拼配一些生茶,意辦比例在3%至5%之間,茶湯的味覺感受更加豐富,且沒有“堆味”浮現。
我們在很多熟茶餅中發現的個別生茶葉子不是不小心散落在里面,而是有意識“添加”。民間普洱茶愛好者更是加大生茶比例:幾乎是1:1(生茶與熟茶)混在一起沖泡,滿足品飲需求。因此,簡單的去“堆味”,屬于一項技巧,而滿足品飲的層次感與飽滿度,即不同品質的熟茶與不同地域的生茶產生“互補與交融”則屬于技藝。
8、花草茶的拼配:市場上有一款茶叫“菊普”,即普洱茶中添加一些菊花。它是普洱茶拼配花草概念的第一款產品,也是一款至今被市場認可的成熟的產品。它開創了普洱茶拼配花草的先河,未來也會有大量的類似產品出現。
如普洱茶與玫瑰,普洱茶與金銀花,普洱茶與蘭花等等。其實,將花草拼配到茶葉中不是普洱茶的首創,也不是中國人的發明。最早發明是英國貴族,用于英式紅茶。但是,英式紅茶注意干茶外觀之美,普洱茶拼配更注重功能之效,如養眼、潤肺、減肥等。
4. 普洱熟茶如何制作過程
普洱生茶的制作步驟主要分為萎凋、殺青、揉捻、曬青、蒸壓、干燥等,普洱熟茶比生茶只多一道人工渥堆發酵的過程。渥堆發酵是決定熟普品質的關鍵,可以達到快速陳化普洱茶的目的。
普洱茶制作工藝介紹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生茶的制作工藝主要是萎凋、殺青、揉捻、曬青,再將曬青毛茶高溫蒸軟后,放入模具中壓制成磚、餅、沱等形狀,最后經過烘干或自然晾干成為成品茶。
熟茶的其他工序與生茶一樣,只是多了一道人工灑水渥堆發酵的工序,以達到人工模仿自然發酵過程,來達到快速陳化普洱茶的目的,這一工藝最早由昆明茶廠于1975年正式試制成功。
渥堆發酵是決定普洱熟茶品質的關鍵點,具體做法是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的高度,然后曬水、覆蓋麻布,使之在濕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最后攤開晾干,經過渥堆后的普洱茶,顏色會由綠轉為黃、栗紅、栗黑。
5. 熟普洱茶怎么制作方法
生普和熟普的加工步驟: 生普洱茶:云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干燥: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于無直射陽光通風干燥處三十水分,置于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于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于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干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于壓制成型和有別于散茶的獨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普洱茶: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干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干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后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
6. 普洱茶熟茶制作流程
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渥堆工藝,經后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熟普以1973年為分界點,1973年之前沒有熟茶。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藝:
原料、原料加工
1、采摘:普洱茶的采摘可分為人工采摘和機采,采摘的標準則一般可以分為:一芽一葉(極少)、一芽兩葉(較多)、一芽三葉、兩芽三葉等。
2、攤涼:鮮葉分級攤放至含水量70%左右進行殺青。
3、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炒、悶、抖、翻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去除大量草青味,高溫快速鈍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在炒青蒸發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條。
4、揉捻: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掌握揉的輕重緩急十分重要,揉捻要根據原料老嫩程度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蚓徎蚣?,要有揉捻的節奏感,這樣揉出來的普洱茶才有利于其轉化的口感。
5、曬干(曬青):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其間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條緊結,曬青茶含水量≤10%。此步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其曬干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6、濕水:水質的好壞對發酵茶的品質影響很大,水質要求清澈,回甘好。優質的地下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發酵茶的首選。
7、渥堆: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灑水,上覆麻布,促進茶葉酵素作用的進行,使之在濕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攤開來晾干。
成品加工
蒸壓成型:把曬干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形成壓制成型有別于散茶的獨特香味。蒸壓前須測定每批預制茶含水率并計算確定稱茶量。
干燥攤晾:將緊壓成型后的普洱茶攤開自然風干,時間約2天,或是正反面日曬二小時后,再陰干一天。剛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以上,而在靜置存放二日左右后,水分含量會漸減(蒸發)到9%左右;但在自然環境存放后,茶品中的水分含量會隨環境變化而增減。
經過以上幾個步驟,普洱熟茶毛茶便制作完畢了。都說普洱茶越陳越香,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存放超過五年的普洱熟茶是最為適合品飲的階段
7. 普洱茶熟茶的制作過程
普洱茶的制作工藝以及步驟
一、采摘
采摘是普洱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采摘普洱茶一般在每年春天的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也俗稱“二水”,秋茶采摘又稱“谷花”。
茶葉采摘季節的不同,也會形成高低不同的品質;一般“春尖”及“谷花”兩個時期采制的茶葉品質最好,目前云南瀾滄古茶的普洱茶多是以“春尖”為主體制成的。
二、攤晾
攤晾是普洱茶采摘后的第二道工序。有人把攤晾工藝稱為萎凋工藝,這其實是錯誤的。普洱茶從鮮葉采摘之后,進入了殺青之前的攤放工序,我們稱為“攤晾”(也叫攤青)。
借著陽光或者熱度讓剛采收好的茶葉中的苦度、澀感揮發,讓茶葉軟化脫水。除了時間的控制,空內溫度大約在22一24℃左右最適合,因為假使溫度太低茶的香味就溢發不出來,溫度太高,味道則差。
普洱茶制作的步驟依次
三、殺青
茶葉的制作過程中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就是殺青。盡管殺青的手法簡單說來就是“悶、抖、拋、翻“四個字,但是殺青確實是一項技術加體力活。
怎樣將茶箐“殺勻殺透”,經驗豐富制茶師傅可以通過“看、試、聞、聽、摸”感知茶葉傳遞過來的各種信息,從而適時地調整灶火和鍋的溫度、變化炒茶的手法和節奏。
四、揉捻
揉捻工序的目的就是使殺青后的茶箐細胞壁破碎,破碎率一般在40%以下(烘青、炒青通常在45%~65%以上),以掌握揉捻葉表面有少量茶汁滲出,手捏成團,并有沾手感為度,要求茶葉成條率在70%—75%為宜。
不同的揉捻方式會影響茶葉品質。一般制作高品質的茶,通常會選擇手工揉捻,這樣利于掌控好揉捻的度,條索也會更完整一些。
普洱茶制作的步驟依次
五、攤曬
揉制到恰到好處時,就要及時攤薄到竹簸箕或曬網上進行晾曬。
因為這道工序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苦澀度,代價就是降低了鮮爽度。古樹純料茶的苦澀度本來就很低,保護好它的鮮爽度,更利于后發酵。
普洱茶制作的步驟依次
六、蒸壓
傳統普洱茶(俗稱普洱生茶)是通過制作出曬青毛茶(這個階段是屬于曬青綠茶)后,通過蒸軟緊壓而成的緊壓茶。
蒸壓看似簡單,其實暗含玄機。蒸壓對蒸汽溫度、質量、潔凈度等十分講究,對后期茶品的影響很大。
緊壓后,開始進入后發酵階段,不同的倉儲條件會培育出不同的普洱茶品質。所以大家不要一味追求普洱茶的明前茶。
真正的高品質普洱茶原料往往是產自清明后,谷雨前。
七干燥
干燥這一環節,本人選擇自然風干,不進烤房。畢竟是少量制作,可以實現。這種追求自然干燥的古樸工藝最大風險是遇到天氣不好就容易導致茶心干不透,如果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保管不善,就容易發生霉變。
而且這種干燥方法做出來的茶,剛開始沒有烘干的香。當然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后期轉化香氣更好,口感更活潑。
這種方法不適合大批量制茶,對自然天氣要求高,質量不好批量控制,而且自然晾干時占地面積大,時間長。
普洱茶制作的步驟依次
八、包裝
作為商品,好的包裝能激發客戶的購買欲望。作為藏品,好的包裝能更好的保護茶品,有利于后發酵。
我們都喜歡采取簡單樸素的雙層包裝,內層采用手工棉紙或者宣紙,外層采用厚一點密封性好一點的紙張做外觀包裝。
九、倉儲
倉儲是一門學問?,F在關于倉儲有很多種流派。有純自然倉(昆明干倉),有完全人工干預倉(有的稱科技倉),有人工干預自然倉(如旅行倉)。
所有倉儲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更加有利于茶品的后發酵,調節茶品發酵中不同菌群優勢,以利于獲得更加良好的口感。
普洱茶制作的步驟依次
在20世紀50年代,普洱茶的加工工序已經分為初制和復制。
初制是:殺青、手揉、曬干;復制分為毛茶精制與蒸揉兩部分?!熬啤笔菍⒚栌煤Y、簸、撿等方法,揚去片,粳、末。
“蒸揉”是將茶坯按不同等級進行拼配,然后通過對干茶進行氣蒸,裝入三角布袋,揉成各種大小圓扁不同的形狀,然后置于干燥地方,自然陰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