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茅茶區茶葉特征介紹
花椒樹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大雪山”山系的西半山,這里是北回歸線穿越的地方,隸屬于臨滄雙江縣勐庫鎮大戶寨村委會,大戶賽有4個自然村,分別是大戶賽、花椒樹、河邊寨、大中山。現有300多戶人家,有拉祜族和漢族,漢族集中在上面的山包上,叫大寨,拉祜族集中在下面的山坳,叫花椒樹。
花椒樹交通極為不便,屬于山區,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政府23公里,花椒樹寨的茶多半是拉祜人做的,拉祜族至少300年前就已在大戶賽種茶,是至今保留得最完整的古茶園。
茶區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氣溫17攝氏度,年降水量1850毫米,日照足,晝夜溫差大,垂直氣候明顯,終年云霧繚繞,干濕季分明,極利于大葉種茶樹的生長。
這里的古茶園里茶樹樹齡一般都在200—300年以上,有部分被矮化,樹圍大多在80—120厘米之間,樹高且冠幅大,樹干上布滿苔蘚,顯得十分原始古樸。這里的茶山大部分保持得非常好,采摘茶葉時,必須通過搭架或攀爬才行,費時費力,十分不易。
2. 三大茶區特點
云南采茶制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普洱茶的主要產地,加工集中在云南省西南部,約位于北緯21.1度至25.8度,東經97.5度至102.3度之間。北回歸線貫穿其中。
產茶地州自南至北包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以前的思茅市),臨滄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茶區分布1.西雙版納茶區: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三地,著名的六大茶山都在其境內,版納地區無論臺地茶和大樹葉茶原料用于制做曬青茶品質都是各個茶區最優。
2.普洱茶區:是滇綠茶產地,近年來轉產普洱茶,產量居各產區之首。
3.臨滄茶區:鳳慶縣和云縣等地產優質滇紅茶是國際知名的紅茶產區,也產滇綠和普洱茶。
4.德宏茶區:出產滇綠,滇紅和普洱茶。
5.保山茶區:保山市地處高黎貢山,怒山南段,是滇西南茶區中地域最北,高拔最的地區,出產滇紅,滇綠茶。
6.大理茶區:此地云南重要緊壓茶加工地,下關茶廠是和勐海茶廠齊名的普洱茶生產廠,以其長期承擔邊銷和沱茶出口而享有盛名!
3. 思茅產區的代表茶
普洱茶。
普洱茶,普洱叢屬于黑茶,因產地舊屬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
4. 不同茶區的茶特征
江北茶區特點是處于北亞熱帶北緣,與其他各區比較,氣溫低,積溫少, 茶樹生產期短,土壤條件也不太理想,要發展茶葉生產需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
5. 思茅茶區特點
思茅(普洱)茶區:歷史悠久
“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是唐人樊綽《蠻書》中的記載,其中銀生城就是現在的思茅。有大量數據表明思茅茶區歷史悠久,比如景谷地區曾發現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再比如鎮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茶樹王;過渡型的邦崴茶樹王等等都可證明。
6. 思茅產區特點
思茅 一:思茅市,2007年更名為普洱市 二:思茅區,2007年由翠云區更名而來 三:思茅鎮 三、思茅市 思茅(今普洱市)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
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里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
思茅(今普洱市)境內群山起伏,全區山地面積占98.3%。
由于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因此受地形、海拔影響,垂直氣候特點明顯,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間。
與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國的臺灣省同處一個緯度。
思茅市(今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轄1區9縣,全區面積44221.34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地區。
東南與老撾、越南接壤,西南與緬甸比鄰,國境線長達625公里,是祖國重要的西南門戶,僅陸上邊境通道就有18個,瀾滄江、紅河、南亢河三條水道直通境外,是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之一。
思茅市(今普洱市)總人口數為237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達144萬,占61%。
全區少數民族有36個,世代居住在這里的有14個。
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瑤族等。
民族風情迥異多彩。
思茅市(今普洱市),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公里,乘飛機40分鐘即到,在昆明任一個機票代理處都可以買到票,而思茅市民航售票處就在紅旗廣場北角主街道旁。
思茅機場改建后,每天都有班機,可全天候飛行。
也可乘車前往,高快8小時左右就可到達。
思茅,祖國西南邊疆的瑰麗寶地。
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秀麗,風物神奇。
十個縣(市)宛若十塊璀璨的寶石鑲嵌在廣袤的大地上。
這里世代居住著漢、佤、拉祜、哈尼、彝、傣、布朗、瑤、苗、傈僳等十多個民族。
有人口248.03萬人,悠久的歷史、絢麗的文化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民族風情圖。
思茅在解放初期稱"普洱專區",專員公署駐普洱,轄思茅專區及車里(景洪),佛海(勐海)、南嶠(勐遮),鎮越(勐臘)。
1955年專員公署遷往思茅,改稱思茅地區,車、佛、南、鎮四縣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仍由思茅地區代管,1973年州署分開正式成為兩地州。
思茅地處北緯22°02’-24°50’,東經99°09’—102°19’之間,北回歸線橫穿其境。
思茅地區地處低緯地帶,平均氣溫在10.3°C—13.2°C之間,最熱月(5、6月)平均氣溫在17.9°C—24.6°C之間。
由于地形地貌、氣候及土壤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思茅地區植被類型豐富多彩,云南亞熱帶氣候和北熱帶氣候條件的植被類型在思茅地區幾乎均有分布。
思茅地區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其中包括16種珍稀獸類,如金絲猴、孟加拉虎等;鳥類16種,如綠孔雀等。
思茅是云南的第一大熱區,占云南熱區面積的28.6%,是一塊極適宜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生長的寶地。
熱區經濟作物面積達214萬畝。
小粒咖啡是思茅熱區經作中的新秀,品質一流,。
7. 思茅地區普洱茶的特點
洱杯,就是泡普洱茶的杯子。
普洱杯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普洱杯的功能特性:
盞:
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盞,建盞。事實上,從宋朝開始,盞成為喝茶的專用器具,也意味著喝茶這件事開始從生活層面進入到了精神享受層面。
杯:
壓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握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于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稱“壓手杯”。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最為著名。
8. 思茅茶區著名茶山特點
云南五大茶區:
1、西雙版納茶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北接思茅市,西南鄰緬甸,東南連老撾。著名的國際河流瀾滄江穿境而過。版納州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三地,著名的古六大茶山都在其境內。版納地區無論臺地茶還是大樹茶原料用于制作曬青茶的品質都是各個茶區中最優的,版納地區內的勐海茶廠是近現代最為著名的普洱茶企業之一。
西雙版納地區不僅大樹茶資源豐富,所出產滇青原料的品質也居云南各個茶區之首。
2、思茅茶區
思茅市位于云南省西南,東接越南、老撾,西鄰緬甸,面積在普洱茶幾大產區中最大。區內無量山、哀牢山為云南重要的氣候屏障,主要河流有瀾滄江、李仙江兩大水系。轄思茅、景東、鎮沅、景谷、墨江、普洱、江城、瀾滄、西盟、孟連十市縣,各地都有茶葉生產,是重要的滇綠茶產地,近年來當地企業大量轉產普洱茶,產量居各產區之首。
3、臨滄茶區
臨滄市地處云南西部,西部與緬甸接壤,南接思茅,北靠保山,是云南茶葉產量最大的地區。區內有老別山、邦馬山,水系以怒江支流為主,瀾滄江從東部繞境而過。轄臨滄、鳳慶、云縣、永德、鎮康,耿馬、雙江、滄源八市縣,各地區皆產茶,其中鳳慶、云縣等地因所產的滇紅品質優異,是國際知名的紅茶產區。亦生產滇綠、普洱茶。
4、德宏茶區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部。東鄰保山市,其余三面與緬甸接壤。區內群山屬高黎貢山余脈,河流屬伊落瓦底江水系。轄潞西、盈江、梁河、隴川、瑞麗五市縣。出產滇綠、滇紅、普洱茶等。
滇紅是海外市場上最著名的中國茶種,歷來以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在國際拍賣市場價格上位居前茅,被譽為大宗拼配茶的“味精”。
5、保山茶區
保山市地處高黎貢山、怒山南段,怒江、瀾滄江從此經過,轄保山、騰沖、龍陵、施甸、昌寧五市縣。是滇西南茶區中地域最北,海拔最高的地區,主要產出滇紅、滇青等茶品。
9. 思茅茶區茶葉特征介紹圖片
不同山頭的普洱茶,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滋味感受和香氣韻味,對此可以用一句話做簡單的總結,那就是:勐海苦,臨滄澀,思茅淡,易武柔。
也就是說勐海的茶普遍苦底重,與其他茶區的茶苦底相差甚遠,辨別也很清晰。臨滄茶的特點是澀感尤其清晰,但其能不能化開,就看茶低品質了。而思茅茶的茶氣茶味偏淡,易武茶的湯柔水滑。
那是什么造成這樣的差異呢?
葉種、樹齡、環境、緯度、海拔
一山一味,除了地理位置就是生態環境,還有緯度。緯度,決定降雨量、光照日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