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茶葉深加工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
茶膏是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發展史上第一個深加工的產品。
2. 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現狀與發展
茶點、茶粉、茶膏、茶飲料。
茶點:使用茶葉萃取物制作的糕點、面點。
茶粉:茶葉粉碎成粉后,走咖啡銷售模式。純茶粉+茶粉伴侶(糖、奶粉、木糖醇等),各類口味的混和茶粉。
茶膏:熬制茶膏后,把茶膏按單人沖泡量制成藥片形狀,包裝可以吸取口香糖包裝經驗,小份量隨身裝、大份量禮品裝。
重點推薦!理由:打破綠茶當年茶,次年草的短質保期缺陷,質保期延長,銷售范圍擴大了,可以開創休閑食品新時代,引領小食品、快銷品新潮流。
茶飲料:飲料的利潤空間巨大,在快銷品中占據很大的市場占有率。目前茶飲料市場競爭力小,僅有東方樹葉一家品牌獨大,價格偏高。靠價格競爭,很容易打開大眾市場。
3. 中國茶葉深加工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研究
屬于食品制造行業
茶葉深加工主要是指以茶葉生產過程中的茶鮮葉、茶葉、茶葉籽、修剪葉以及由其加工而來的半成品、成品或副產品為原料,通過集成應用生物化學工程、分離純化工程、食品工程、制劑工程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及加工工藝,實現茶葉有效成分或功能組分的分離制備,并將其應用到人類健康、動物保健、植物保護、日用化工等領域的過程。
深加工是實現茶葉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茶制品科技水平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具有天然、保健、方便、安全等特性的茶葉深加工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我國茶葉深加工經過近30年的發展,技術體系與產品體系基本成熟。按照技術需求,可分為有效成分分離純化技術、有效成分分析與質量控制、功能成分結構修飾與改性、有效成分的功能評價與安全性評價、功能性終端產品開發等方向;按照產品開發類別,可分為以茶葉有效組分為主體的產品開發和以功能成分開發為主體的產品開發。前者主要包括以茶葉水溶性有效組分為主體的速溶茶、茶濃縮汁,后者主要包括以茶多酚/兒茶素、茶氨酸、茶黃素、茶多糖、茶皂素、咖啡堿等功能成分為主體的茶葉提取物;然后,以茶葉功能成分提取物、速溶茶、茶濃縮汁為原料,開發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天然藥物、保健食品、含茶食品、食品添加劑、日化用品、動物健康產品、植物保護劑、建材添加劑等功能性終端產品。
4. 中國茶葉生產發展趨勢有哪些
燈籠,旗袍,漢服,油紙傘,木質亭臺樓閣建筑,假山,琴棋書畫,書法,筆墨紙硯,水墨畫,山水畫,古箏,琵琶,圍棋,象棋,四書五經,茶葉,瓷器,詩歌,唐詩宋詞元曲等等。
中國風元素給品牌提升銷量。從去年開始,Prada集團在亞洲市場就開始陷入低迷,總收入下降了4.4%,隨后Prada集團在全球市場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憂心忡忡的Prada選擇了中國風作為2017春夏新品的主要脈絡,籠絡亞洲女孩兒的心,幫助集團走出低迷。中國風果然沒有讓人失望,看完這一場秀,對Prada又重拾了信心。
無時不刻不在旅行的Louis Vuitton終于也在2016的男裝系列里用了大紅色與藏青色的中國絲緞;丹頂鶴、竹林和猴子的刺繡圖案;Louis Vuitton品牌的歷史厚重感在東方古國文明元素里得到了呼應,同時不忘糅入當下流行的運動元素,使得“中國風”年輕又摩登。在奢侈品男裝關店潮中,拉了Louis Vuitton一把
5. 茶葉深加工有什么趨勢
茶葉是屬于農業類,畢竟是種植出來的,很多農村地方都會有這個茶葉,等到一定的時間以后,這個茶葉就可以用來泡水喝,現在市場上面也有很多人買茶葉,屬于農產業,這個是人們自己種植出來的,還是質量挺好的。
農業種植、銷售屬于國民經濟的 農業 行業 ; 你們這個行業 如果符合要求可以申請免稅的 。
6. 目前我國茶葉加工技術現狀
茶葉從生產到出售,中間會經歷多個階段。在一系列的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茶葉造成污染,不僅會對茶葉的品質造成影響,還可能威脅人體健康。茶飲品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茶產品在市場中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提升。為了使茶葉產品的品質得到保障,就要求在生產作業中,實行規范化生產,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茶葉生產的清潔化以及無害化。文中在針對茶葉污染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之后,又探討了茶葉生產清潔化和無公害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茶葉生產;清潔化;無害化
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加劇,對各類生產活動也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尤其是對于農業生產來說,環境污染問題很可能對農產品的食用安全造成較大影響。進行茶葉種植的過程中,茶葉的品質就極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清潔生產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來的新型生產觀念。在具體生產作業中,需要遵循清潔生產的原則,盡量減少對污染類物質的應用,保證茶葉產品的清潔效益。無害化生產則是指,在進行茶葉種植時,盡量減少對化肥和農藥的應用,采取綠色生產的方式,保證茶葉自身的品質與安全。
一、茶葉污染的相關因素
1.環境因素
茶樹的生長環境決定了茶葉的自身質量。一般而言,茶樹會被種植在山上,種植區域的周邊環境,一旦存在污染問題,就會對茶葉的品質造成較大影響。在進行茶樹種植區域選擇時,應盡量遠離城鎮、工廠以及交通干線,以免在工廠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以及交通運輸過程中,車輛尾氣所排放出的有害氣體,對茶樹的種植質量造成影響。尤其是在雨水的沖刷作用之下,周邊區域的污染物隨著雨水流動,在進入茶園區域之后,會對茶樹造成較大污染,這不僅關系到茶葉生產的質量與品質,還與人們的健康具有直接聯系。
2.農藥和化肥影響
進行茶葉種植的過程中,大部分農戶均會采取使用化肥的方式來提升茶葉產量,進而保證茶葉生產的經濟效益。而在施肥操作中,沒有對肥料的用量進行嚴格控制,致使大部分化肥無法被茶樹所吸收,滯留在土壤中,對土壤環境造成較大威脅。同時,也會對水體和大氣產生很多不良影響。日本人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沒有對氮肥的用量進行合理控制,致使地下水中的銨態氮含量大幅度上升,導致地下水中的硝酸鹽含量驟增。這些硝酸鹽在被植物所吸收之后,被人體攝人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可見,在農業生產中,對化肥用量進行控制的重要性。茶葉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影響我國茶葉產品出口的重點難題。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各類產品的檢驗力度也在隨之增大。如在針對氰戊菊酯殘留量進行檢查時,殘留量由原來的10mg/kg轉變為現在的0.1mg/kg,這也是制約我國茶葉生產事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
3.茶葉加工階段的影響
茶葉產品作為傳統飲品的代表,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很長一段歷史。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茶葉加工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進展。與此同時,國家的相關標準中也對茶葉生產的質量安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進行茶樹種植區域選址的過程中,要求茶園地址周邊不得存在公路、城鎮、垃圾場、廁所等污染較為嚴重的設施和場所,保證茶樹種植區域周邊的環境符合清潔生產要求。同時,生產企業需要具備一套相對完善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和廢棄物處理系統,保證對各類垃圾的及時清除,為茶樹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在產業產品的生產車間也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統,要求生產工人在進入車間之后,需要穿戴專業工作帽與工作服,車間之內不得出現吸煙和隨地吐痰的狀況。對于女性工作者而言,在生產車間內不得使用化妝品。為了保證車間內的環境清潔,需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定期開窗通風。對于一些較為名貴的茶葉來說,需要借助機械對茶葉進行塑形和包裝。在此過程中,茶葉與機械設備大面積接觸,容易導致茶葉金屬超標的問題。為此,在進行生產期間選擇時,應盡量選用重金屬物質含量較低的設備,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對茶葉產品造成二次污染。
二、保證茶葉生產清潔化和無害化的相關措施
茶葉生產無公害指的是,在茶葉生產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污染,對茶葉自身的品質造成影響。實際上就是茶葉中的各類物質不超出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相對來說,無公害的茶葉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發展前景。當前,人們對各類食品安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市場中對于無公害茶葉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提升。尤其是在出口貿易中,對茶葉中的相關物質含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想實現茶葉產品出口貿易,促進農戶增收,就必須開展無公害和清潔化生產。下面就針對提升茶葉產品無公害和清潔性的措施進行研究。
1.做好茶園選址工作
針對茶園區域進行選擇時,需確保周邊不存在污染源。即周邊不得存在工廠城鎮等污染較為嚴重的場所。同時,對于茶園空氣質量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建園之前需要對空氣質量進行檢測,確保空氣中不存在有害物質以及污染物。土壤條件也需要適應茶樹的生長,盡量選擇透氣性良好,且生物活性強的區域進行茶樹種植。另外,也可以在茶園周邊建立防護屏障,使其周邊的物種多樣性得到保障,在茶園區域內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
2.合理控制化肥用量
無公害茶園肥料要經過嚴格篩選控制,施用有機肥!包括經發酵的人糞尿,各種家禽及牲畜糞尿或者秸稈等農產品下腳料,葉面肥可采用純生物技術生產的有機肥。每次修剪下來的樹枝樹葉也可作為肥料加以利用,施肥時間一般采用1年兩次。成年茶園667m2肥量不得少于1000kg。
3.合理防治病蟲害
(1)農業防治。選用具有抗病蟲害能力、萌發早的茶樹品種加強管理勤修剪。使茶樹枝繁葉茂;增強抵抗力,冬季深挖施肥,在增加土壤肥力促進吸收的同時可將害蟲蟲卵凍死。
(2)物理防治。大多數害蟲對波長330-400nm的紫外線敏感。因此可以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誘殺。一般每667m'設10盞黑光燈,每天天黑后開燈,天亮熄燈,可達到較好的效果。
(3)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食物鏈的原理大力培育茶園害蟲的天敵,如赤眼蜂、瓢蟲等。在使用無公害茶園允許使用的農藥的同時,要注意農藥是否對害蟲天敵造成傷害,加強茶園附近植被的培育。
7. 中國茶葉深加工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分析
茶葉深加工是指以茶鮮葉、半成品、成品茶或副產品為原料,應用現代高新技術及加工工藝,實現多學科、跨領域、集成化、系統化的開發加工。它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將傳統工藝加工的成品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飲料品種;二是提取和利用茶葉中功能性成分,并將這些產品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工等行業。
典型茶葉深加工產品
1.茶葉機械加工、茶葉機械加工不改變茶葉的基本本質,只改變茶葉的外部形態(如形狀、大小等),從而使其產品便于貯藏、沖泡,符合衛生標準,也更為美觀。袋泡茶(teabag)是茶葉機械加工的典型產品。袋泡茶是在原有茶類基礎上,經過拼配、粉碎,用濾紙包裝而成的。袋泡茶沖泡速度快、茶渣易處理、使用方便、快捷,已成為茶葉消費方向和主流。目前,歐洲各國的消費量普遍占其茶葉消費量的80%以上,美國、法國甚至達到98%。
2.茶葉物理加工、通過膜濃縮、真空冷凍干燥、超細粉碎等技術改變茶葉的原始形態,使其成品不再是葉”形的固體。速溶茶、茶濃縮汁、超微茶粉就是此種加工工藝的典型產品。
(1)速溶荼(instant tea)
速溶茶又名萃取茶、茶晶(精)是以茶葉為原料,經水提、分離、濃縮、干燥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碎片狀或顆粒狀的方便固體飲料。按速溶荼的品質特點分為純速溶茶和調味速溶茶兩大類。純速溶茶具有所用茶葉原料應有的色香味,調味速溶茶則因調味品類不同,具有果香味、草藥香味等。速溶性是衡量速溶茶品質的重要因子之一,以其溶解特性可分為冷溶型和熱溶型兩種品類。冷溶型是指能在10℃以下(包括冰水)的冷水中迅速溶解;熱溶型是指只能在50℃以上的熱水中溶解完全,熱溶型速溶茶香氣滋味高于冷溶型。速溶茶主要有速溶紅茶、速溶綠茶、速溶花茶及調味速溶茶等L種。調味速溶茶又稱“冰茶”,它是在速溶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配制茶,起初多用來做夏季清涼飲料,加冰沖饋,故稱冰茶。我國不僅生產速溶紅茶,而且還生產富有中國特色的速溶姜茶、速溶綠茶、速溶茉莉花茶、速溶烏龍茶等。現在云南已經研究生產出速溶普洱茶,代表產品是“天士力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
(2)茶膏
茶膏是提取茶中的內含成分,經凈化、濃縮、干燥(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膏狀飲料。目前市場上茶膏主要指普洱茶膏。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便攜性好,沖泡過程簡潔方便衛生口感溫和厚重,像是品飲老茶的感覺,層次感豐富:茶膏具有普洱茶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效是茶中精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品飲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3)超微茶粉
超微茶粉是用茶樹鮮葉或成品茶葉為原料,進行超微粉碎,最終加工成顆粒度200、300日甚至1000目以上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茶葉超微細粉。目前國際上主要生產超微紅茶和綠茶粉,我國生產超微烏龍茶、綠茶、紅茶、茉莉花茶和普洱茶粉。超微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葉原有的色香味品質和各種營養成分,保持茶葉的原質、原色、原味。超微茶粉除供直接飲用外,可廣泛添加于各類食品、糖果、飲料、醫藥等之中,以強化其營養保健功效,并賦予各類食品的天然綠色和特有的茶葉風味,同時還有效地防止食品的氧化變質,明顯延長食品保質期。可廣泛應用于食品、保健品、美容、醫藥行業等領域。
8. 茶葉加工技術的歷史發展
全球茶葉產銷量齊升,中國茶葉市場供應增加較快,綠茶、烏龍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行業的上游為茶葉種植,上游行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原材料的供應數量與品質;下游是終端消費者與茶葉深加工行業。
近年來,全球茶葉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其中,亞太地區的綠茶消費增長強勁,而北美、西歐的紅茶市場也已發展成熟。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的茶葉消費量約為544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3%,預計2018年消費量為567萬噸,到2020年全球茶葉消費量將超600萬噸。
同時,全球茶葉產量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產量共557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預計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為576萬噸,到2020年產量將超600萬噸。
在國內市場,由于茶園面積穩中增長,湖北、貴州、陜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茶葉產量在2017年達到258萬噸。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步增長。2013-2017年,國內茶葉產量、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6%、6.0%,預計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消費量將分別在277.6、204.5萬噸左右。
目前,茶葉市場中綠茶、烏龍茶占據主要份額,2017年二者比重分別為61%、13%;但近年的產量比重在下降。同時,普洱茶、紅茶、白茶等其他茶葉份額逐漸提升,紅茶、黑茶、白茶、黃茶等茶類占26%。此外,市場上的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也在增加。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為,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了如下趨勢。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
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著消費群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與品牌內涵。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
未來幾年,茶行業“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游”、“眾商模式”、“私人訂制”等新的業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
飲茶是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帶動著茶葉市場規模擴張,促使茶業企業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丑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9. 中國茶葉加工的歷史發展過程
“茶興于唐而盛于宋”。
在唐以前,中國人用茶的歷史過程,是由藥用、食用到飲用的過程。中國茶文化在此時發展出了工藝繁復,兼具美感的煎茶法。
在宋代,茶大多是半發酵的膏餅,在點茶前,還要用沸水沖洗杯盞,預熱飲具,以使“盞熱而茶難冷,難冷而茶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