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茶文化,從古至今都是聊不完的話題。中國是茶的故鄉,茶一直和我們有一種說不清的姻緣。在中華大地上有千種茶,有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青茶等各地名茶舉不勝舉。
茶文化到底是什么?
在茶人眼里,每一種茶都有文化,而喜歡喝哪類茶,要看個人喜好和品茶時刻的心情。珍惜一杯好茶,靜靜地等待知心的人。
有茶的喜好,才有了對茶的“癡迷”,有的體現在“泡”上,有的體現在“品”上,你來,我為你沏上一壺好茶,品茶交心,讓心靜謐下來,隨茶縷縷清香,怡然輕揚,裊裊升騰,一杯清茗,飄香怡人,淡淡品,回味悠長。這就是茶文化。
最后賦詩一首:
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
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茶是什么?
茶是飲品,也是一種養生保健品,更關鍵的是形成一門茶文化,在茶館里人們相聚一起,聽書彈唱,東南海 北高談闊論,相互交流,相互理解,陶冶情操。
什么是茶文化?代表的是什么?
茶文化,顧名思義是與茶有關的方方面面總結到一塊。并不是很多人認為單純表演的,裝X的,忽忽悠悠神神秘秘的就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是一種中介文化。
第一:從廣義上來說茶文化具體是什么廣義說認為,茶文化是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的總和,包括4個層次:
一是茶葉生產方式和產品,如茶葉栽培、制造、加工、保存以及品茶時所使用的茶、水、具等,謂之“物態文化”;
二是在茶葉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范,如納貢、稅賦、專賣、內銷、外貿等,謂之“制度文化”;
三是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如客來敬茶、婚嫁茶禮、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謂之“行為文化”;
四是人們在應用茶葉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如茶藝操作、文藝作品、茶道、茶德等,謂之“心態文化”。
第二:茶文化的狹義說狹義說認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產、培植、制作、化學成分、藥學原理、衛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現象,這是自然科學家的工作。也不是簡單地把茶葉學加上茶葉考古和茶的發展史。我們的任務,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王玲《中國茶文化》)。”茶史專家朱自振認為:“茶文化是飲茶或飲茶衍生、發展起來的文化。”作家王旭烽認為:“茶文化是作為物質形態的茶進入人們的精神領域之后所體現出來的種種文化事相。”北京大學滕軍副教授認為:“茶文化屬于生活文化、書齋文化之列。”
由此,給茶文化做一定義,即是:以茶為載體,以茶的品飲活動為中心內容,表達民俗風情、審美情趣、陶冶情操道德精神和價值觀念的大眾生活文化和精英文化。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茶文化自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農時代起源,經歷了秦至兩漢的萌芽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茶文化形成時期,唐代茶文化的興盛時期,兩宋的繁榮奢華時期,到元明清的變革時期,發展到今天的新時期茶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也深受各界關注。如果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更別提研究喝茶了。
茶文化并不忽悠,她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