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不分貴賤
客至心腸熱,人走茶不涼。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兩頭是路,吃一盅各分東西。
茶敬客來茶當酒,云山云去云作車。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菜在街頭攤賣,茶在壺中吐香。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絕景中人。
2. 茶葉不分貴賤
上聯: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下聯:人無高等,稱心為貴
上聯“茶無上品,適口為珍”,意思是:茶葉無所謂上品下品,適合口味才是珍品。
下聯“人無高等,稱心為貴”,意思是:人無所謂高等低等,生活的稱心如意,才是珍貴。
上下兩聯,深刻說明了一個哲理:人在生活中,不必追求什么高檔,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茶不分貴賤,人不分貧富
印度古代受中國影響,在淪為英國殖民地從前已經開始了飲茶。他們稱茶為“恰”或“恰依”,和中國茶的讀音十分接近,卻絕對沒有接英語說成“替”的。
印度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飲茶習慣各不相同,不過,大多數人是飲用紅茶,而且是以地域高低來劃分的。山地越高,飲綠茶的人越多,山地越低及至平原則飲紅茶的人多。印度人飲茶大多是加奶的,因此也稱為奶茶。
克什米爾人喝的是煮茶,并且要加入一些葡萄干,這大概是受中亞地區的影響。
有些民族對飲茶是很講究的,要放進一些當地產的香料,這種茶多為有錢人和婦女準備的。印度貧富差別比較大,從飲茶就能體現出來,富人喝茶多為煮制,要放入薄荷之類的輔料,是要加牛奶的,而且以紅茶為主。而一般貧民和克什米爾人喝茶是不煮得,以綠茶為主,用沸水沖泡即可。
印度人喝茶,尤其普通民眾喝茶時,用的大多是玻璃器皿,很少有茶盤之類的東西??耸裁谞柸孙嫴桦m然接近于我國飲茶方式,可他們飲茶是沒有什么講究的,非常隨便,只是解渴而已。因此,茶文化在印度幾乎是沒有的。加之印度盛產茶葉,雖然可能沒有我們的品質好,但物以稀為貴,什么東西不缺也就不值錢了。
印度交通不發達,氣候炎熱,茶葉可自然發酵,并沒有我國對茶葉生產制作的技藝和管理模式。它盛產茶葉,也是茶葉出囗大國,可賺取的外匯并不多,原因就是質量無法與我國相比。
4. 茶葉貴賤的功效一樣嗎
當然好了,送心意親戚朋友之間沒有職位高低,沒有貴賤之分,送出去的是茶葉,收到的卻是親情、友情。這個時候送禮品茶最講究的是心意。記住:貴的茶葉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合適對方的才能說是最好的茶葉。送禮品茶一定要了解對方的喜歡哪個品種的茶葉,既要符合對方的喜好也要體現茶葉的品種特征,送茶也是要與時俱進的,要跟上時代的潮流。
5. 茶不分貴賤,適口為珍人無
區別是有的,至于說哪個更勝一籌,只是看喝茶人的口味來判斷的,下面不評說優劣,只分析下兩種茶的區別:
主打產品不同
福鼎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都在受消費者喜歡,但主打產品還是以白毫銀針最為知名,受眾歡迎。
而政和白茶,目前也都有這五類茶品,但主要是以一芽一二葉的白牡丹為打產品。
原料分級差異
福鼎分級細,政和較粗放。
主打產品不同,自然就是與歷史傳統及分級嚴格與否相關。
福鼎白茶,知名度高,產量高大,規模全、體系完備,原料采摘、分級也比較突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等級標準明晰。
政和白茶發展總體相對落后,再加上品牌茶企數量相當較少,一直以來分級不太明晰。因次,也就造成茶友們對政和白茶的認知,主要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連最大量的壽眉都很少有茶友談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茶品外觀不同
閩東地區白茶色澤較灰綠,閩北地區色澤多鐵灰。
福鼎白茶的特點是白毫特明顯,外形好看,較肥碩短粗,以芽茶見長,芽粗壯肥;政和的條形多稍瘦細長,會顯較多的梗,毫也挺多略薄,較福鼎白茶稍灰。就是說政和白茶沒有福鼎的白茶漂亮誘惑人,也就是說福鼎白茶多是白富美,比較招搖。
茶品滋味有異
福鼎白茶,以毫芽潔白肥壯、多茸毛、香氣清鮮有毫香、滋味清醇鮮爽勝出。
政和白茶,滋味鮮醇濃厚,主是滋味較濃,香高味甜。
就是說政和白茶滋味清鮮稍遜福鼎白茶,但味更醇厚,茶湯顏色也更濃一些。
樹種不同
制作茶葉的樹種而言,福鼎白茶,主要是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樹種為主。
而政和白茶,主要是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樹種。
由于制作干茶的茶樹品種不同,那么茶的基因就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每個茶樹種,都有它自己的內含物質成分的差異,特別是茶多酚、氨基酸、芳香物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色素等,每個茶樹品種,差異很大。
再加上葉形大小、育芽早晚生種的不同,更是會影響到制成品品質和色香味形等。
這里只提一點,政和大白茶,屬于晚生種。而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都屬于早生種。正是歷史以來,這樣的區別,才會有了接下來的“工藝不同”。
工藝不同
由于采摘時間早晚不同,會較多的受到天氣好壞的影響,而天氣的陰晴又直接影響著農民制茶工藝、制作方法的不同。因為起初都是農業,看天吃飯。
雖說,白茶的基本工藝過程都叫“萎凋、干燥”。但細講起來,差別巨大。白茶工藝的區別,最大的就在“萎凋”這個步驟,萎凋方式方法、時間長短的差異,造就了最后眾多風格各異的白茶口味。
政和地域整體較福鼎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再加上政和因雨季與茶季重疊,政和當地的特色建筑,是板房、廊橋,以前白茶的萎凋,就是在這些通風良好的板房、廊橋內進行。
因此政和白茶加工工藝不同于其它白茶地,屬全萎凋輕微發酵茶,即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將鮮葉均勻地攤晾在水篩上,置于通風的專用茶樓里進行自然晾青(萎凋),類似陰干。
福鼎地區,茶樹種生發早、采摘早,再加上晴天較多,能較好較多的趕上好天氣制作白茶,因此,福鼎白茶,較多是以日光萎凋為主,就是“曬”,讓茶葉較多的享受“日光浴”,有了更多的太陽味。
因此,政和白茶,是以陰干為主,日曬為輔,茶色稍暗灰,茶香高揚,茶味濃厚。
價格價值不同
福鼎政府這幾年在白茶產業的投入非常大,推廣力度大,市場認可度高。價格自然而然也就高。因此福鼎白茶,有了更多的創新,新工藝白茶在福鼎誕生,也是有依據的。
政和白茶,市場知名度低,被熱炒的時機還少,雖然相對價格低廉了很多,因而很多的茶農、茶廠能夠沉下心來,較多的堅守傳統做法。
茶品存放后價值的判斷,就不是一時一地能說的清了,未來皆可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說不準。
產地環境的不同
這個之所以放在最后說,只是覺得“產地、環境的不同”,才是造就不同的福鼎白茶、政和白茶風格的根本。
一方水土養一方茶。離開產地、水土、環境來談茶的區別與好壞,就像人沒了家、沒了根,一切都不能落地、不切實際。
盡管茶樹種可以互相移植扦插培育引種、工藝可以互相學習借鑒、采摘時機分級可精細、色香味形可模仿一致。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的不同,根本的就是產地的不同,在地域上,兩者才是無法調和的對立。雖說,這不是廢話嗎,其實蘊含大學問。
不同的水土造就不一樣的品質。雖說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在千年前樹種相同,但經過千年的繁殖和樹種的改良工藝的提升,二者之間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們在各自的土壤上繁衍出了各自的流派,并在各自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福鼎,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東南瀕東海。依山傍海,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氣候溫和,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政和,位于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主要是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多數茶園海拔較福鼎茶園海拔高,是白茶中名符其實的高山茶。
應該說政和白茶的生長環境會更偏向于高山,政和的環境還是要優于福鼎。
福鼎和政和兩地,海拔、年積溫、年降水量、溫差、光照、風向、土壤風化礦物質等等很多環境因素都不同。
不同的環境,孕育著不同的茶樹品種特色,有著地方特色的內含物質和風味特征,自然又有了當地的風土人文,又因而有了千百年來不同的環境下生存的人民習性和探索出來的適應當地茶的制作加工方式方法。
這一切都是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因循而來。
總之
產地環境的不同>樹種的不同>工藝的不同>產品分級原料的不同>色香味形的不同>價格價值的不同。
這樣的前后因素、重點的不同,造就著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各自的特色。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想理會這些差別,建議可以多喝多比較,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白茶。茶無貴賤,適口為珍。
無論是北路福鼎白茶,還是南路政和白茶,兩個地方的白茶都各有優勢,都是歷史悠久的白茶原產地和良好樹種,也都有著良好的適宜制作高品質白茶的條件和工藝。至于一款白茶是否正宗,那就要看每一道工序是不是按規矩來,有沒有偷懶走捷徑!
6. 茶不分貴賤,關鍵是喝茶心情
1、一天身心柔軟、寧靜、從容,疏朗,就是因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著陽光的茶。
2、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幅夢的幕布。有時候,孤獨是如此令人興奮。
3、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人生如茶,懂得了茶道,也就體會到了什么叫愜意人生。
4、茶是一種心情,茶是一種心境,真的是我的時刻,手握著茶,心是那么的簡單,淡如茶。
5、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6、我喝醉了。我見過很多人和事。我明白了,我需要一個可以隨時為我泡杯茶的人。
7、我希望當我老了,一個人一條狗,一杯茶,一臺收音機,坐在搖椅上消磨時間,慢慢搖擺。
8、品一壺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樣,苦中有香,香里帶甜,茶剛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來。
9、一個人喝茶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微笑一個人發呆,一個人的生活那么自由,那么寂寞。
10、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1、一杯濃郁芳香的茶總有變淡的時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總會隨時光的流逝而淡忘。
12、就香氣跟味道來說,我想什么也比不過錫蘭茶。
13、一個人就這么靜靜地坐著,泡一杯茶,在濃濃的茶香中想點什么,只是沒有想什么。
14、不管等待是多么渺茫,水是多么滾燙,只要心中的理想不滅,就能送來清醇的茶香。
15、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盡,茶也變涼。
16、總有一個人會陪你,用他的余生去暖一杯茶,當風輕輕提醒你不要忘記回家。
17、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跟哲理。
18、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究。
19、茶等的是一個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負你。
20、始苦終甜,苦甜并不重要,關鍵是不要永遠是苦的,有苦有填才是好茶。
21、一杯新鮮的綠茶,一段舒緩的音樂,一段優美的文字,一個人,一個寧靜的午后。
22、有生之年,只訴溫暖不言殤,花味漸濃,茶味漸醇,傾心相遇,安暖相陪。
23、爐香煙裊,引人神思欲遠,趣從靜領,自異粗浮。品茶亦然。
24、在一個下雪的夜晚,世界似乎從喧囂中分離出來,一本書,一杯茶,一個人,一個世界。
25、有時候更喜歡一個人,用一杯咖啡,一杯茶,享受生活給我帶來的一縷悠閑。
26、在這個大桶有色飲料的時代,愛茶的人一定要溫和。
27、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一杯茶,一本書,一副耳機,一份心情。
28、突然喜歡上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杯茶,一個人,那么靜靜的靜靜的發呆。
29、就像一個人泡了一杯淡淡的香茶,靜靜地坐在桌前,心思出了梳子。
30、茶是一個人的習慣,喝是兩個人的心情。茶是沉思,飲是放縱。
31、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茶與杯的擦肩而過,一縷清香,一目傾城。
7. 茶不分貴賤,適口為珍
區別是有的,至于說哪個更勝一籌,只是看喝茶人的口味來判斷的,下面不評說優劣,只分析下兩種茶的區別:
主打產品不同
福鼎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都在受消費者喜歡,但主打產品還是以白毫銀針最為知名,受眾歡迎。
而政和白茶,目前也都有這五類茶品,但主要是以一芽一二葉的白牡丹為打產品。
原料分級差異
福鼎分級細,政和較粗放。
主打產品不同,自然就是與歷史傳統及分級嚴格與否相關。
福鼎白茶,知名度高,產量高大,規模全、體系完備,原料采摘、分級也比較突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等級標準明晰。
政和白茶發展總體相對落后,再加上品牌茶企數量相當較少,一直以來分級不太明晰。因次,也就造成茶友們對政和白茶的認知,主要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連最大量的壽眉都很少有茶友談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茶品外觀不同
閩東地區白茶色澤較灰綠,閩北地區色澤多鐵灰。
福鼎白茶的特點是白毫特明顯,外形好看,較肥碩短粗,以芽茶見長,芽粗壯肥;政和的條形多稍瘦細長,會顯較多的梗,毫也挺多略薄,較福鼎白茶稍灰。就是說政和白茶沒有福鼎的白茶漂亮誘惑人,也就是說福鼎白茶多是白富美,比較招搖。
茶品滋味有異
福鼎白茶,以毫芽潔白肥壯、多茸毛、香氣清鮮有毫香、滋味清醇鮮爽勝出。
政和白茶,滋味鮮醇濃厚,主是滋味較濃,香高味甜。
就是說政和白茶滋味清鮮稍遜福鼎白茶,但味更醇厚,茶湯顏色也更濃一些。
樹種不同
制作茶葉的樹種而言,福鼎白茶,主要是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樹種為主。
而政和白茶,主要是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樹種。
由于制作干茶的茶樹品種不同,那么茶的基因就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每個茶樹種,都有它自己的內含物質成分的差異,特別是茶多酚、氨基酸、芳香物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色素等,每個茶樹品種,差異很大。
再加上葉形大小、育芽早晚生種的不同,更是會影響到制成品品質和色香味形等。
這里只提一點,政和大白茶,屬于晚生種。而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都屬于早生種。正是歷史以來,這樣的區別,才會有了接下來的“工藝不同”。
工藝不同
由于采摘時間早晚不同,會較多的受到天氣好壞的影響,而天氣的陰晴又直接影響著農民制茶工藝、制作方法的不同。因為起初都是農業,看天吃飯。
雖說,白茶的基本工藝過程都叫“萎凋、干燥”。但細講起來,差別巨大。白茶工藝的區別,最大的就在“萎凋”這個步驟,萎凋方式方法、時間長短的差異,造就了最后眾多風格各異的白茶口味。
政和地域整體較福鼎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再加上政和因雨季與茶季重疊,政和當地的特色建筑,是板房、廊橋,以前白茶的萎凋,就是在這些通風良好的板房、廊橋內進行。
因此政和白茶加工工藝不同于其它白茶地,屬全萎凋輕微發酵茶,即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將鮮葉均勻地攤晾在水篩上,置于通風的專用茶樓里進行自然晾青(萎凋),類似陰干。
福鼎地區,茶樹種生發早、采摘早,再加上晴天較多,能較好較多的趕上好天氣制作白茶,因此,福鼎白茶,較多是以日光萎凋為主,就是“曬”,讓茶葉較多的享受“日光浴”,有了更多的太陽味。
因此,政和白茶,是以陰干為主,日曬為輔,茶色稍暗灰,茶香高揚,茶味濃厚。
價格價值不同
福鼎政府這幾年在白茶產業的投入非常大,推廣力度大,市場認可度高。價格自然而然也就高。因此福鼎白茶,有了更多的創新,新工藝白茶在福鼎誕生,也是有依據的。
政和白茶,市場知名度低,被熱炒的時機還少,雖然相對價格低廉了很多,因而很多的茶農、茶廠能夠沉下心來,較多的堅守傳統做法。
茶品存放后價值的判斷,就不是一時一地能說的清了,未來皆可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說不準。
產地環境的不同
這個之所以放在最后說,只是覺得“產地、環境的不同”,才是造就不同的福鼎白茶、政和白茶風格的根本。
一方水土養一方茶。離開產地、水土、環境來談茶的區別與好壞,就像人沒了家、沒了根,一切都不能落地、不切實際。
盡管茶樹種可以互相移植扦插培育引種、工藝可以互相學習借鑒、采摘時機分級可精細、色香味形可模仿一致。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的不同,根本的就是產地的不同,在地域上,兩者才是無法調和的對立。雖說,這不是廢話嗎,其實蘊含大學問。
不同的水土造就不一樣的品質。雖說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在千年前樹種相同,但經過千年的繁殖和樹種的改良工藝的提升,二者之間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們在各自的土壤上繁衍出了各自的流派,并在各自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福鼎,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東南瀕東海。依山傍海,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氣候溫和,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政和,位于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主要是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多數茶園海拔較福鼎茶園海拔高,是白茶中名符其實的高山茶。
應該說政和白茶的生長環境會更偏向于高山,政和的環境還是要優于福鼎。
福鼎和政和兩地,海拔、年積溫、年降水量、溫差、光照、風向、土壤風化礦物質等等很多環境因素都不同。
不同的環境,孕育著不同的茶樹品種特色,有著地方特色的內含物質和風味特征,自然又有了當地的風土人文,又因而有了千百年來不同的環境下生存的人民習性和探索出來的適應當地茶的制作加工方式方法。
這一切都是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因循而來。
總之
產地環境的不同>樹種的不同>工藝的不同>產品分級原料的不同>色香味形的不同>價格價值的不同。
這樣的前后因素、重點的不同,造就著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各自的特色。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想理會這些差別,建議可以多喝多比較,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白茶。茶無貴賤,適口為珍。
無論是北路福鼎白茶,還是南路政和白茶,兩個地方的白茶都各有優勢,都是歷史悠久的白茶原產地和良好樹種,也都有著良好的適宜制作高品質白茶的條件和工藝。至于一款白茶是否正宗,那就要看每一道工序是不是按規矩來,有沒有偷懶走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