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
農業是我國立國的根本,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道路。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0%,農用機械總動力不斷增長,但是行業仍存較多薄弱領域,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農機購置補貼推動農機行業發展。“十四五”農機面臨較多挑戰與任務,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率達70%
農業是我國立國的根本,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道路。在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的情況下,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2015年的63.82%提高到2019年的70%。
農業機械包括農用動力機械、農田建設機械、土壤耕作機械、種植和施肥機械、植物保護機械、農田排灌機械、作物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畜牧業機械和農業運輸機械等。2019年主要用于農、林、牧、漁業的各種動力機械的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3%
在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下,我國糧食年總產量由2015年的12.43千億斤提高到2019年的13.28千億斤
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不僅推動我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同時進一步推動城市化的發展。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市化率提高0.53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降低0.64個百分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使更多的人從事其他重要工作,促進了社會生產的大分工,推動了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國家經濟繁榮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小型拖拉機產量有所上升,主要農業機械產品產量中,收獲機械減產程度較高,產量同比下降53%;2020年前三季度,大型拖拉機產量達4.75萬臺,超過2019年全年。
行業仍存較多薄弱領域
截至目前我國農機發展雖然有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較多薄弱環節和薄弱產業。截至2018年底,在薄弱環節方面,馬鈴薯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率僅為25%左右,甘蔗收獲機械化率不到5%,化肥深施和糧食產地烘干機械化率均不到25%。
在薄弱產業方面,水產養殖僅為29%,水果和茶葉綜合機械化率分別僅為25%和28%;在薄弱區域方面,丘陵山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機械化水平不高,2個西南丘陵山區省份不到30%,部分丘陵山區縣則更低。這些薄弱環節、薄弱產業和薄弱區域的機械化率與目標差距較大,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難點,也是“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農機購置補貼推動農機行業發展
為了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我國政府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2020年11月,《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50%以上,育種育苗、防疫處置、起捕采收、尾水處理等薄弱環節機械化取得長足進步。
國家一直通過資金補貼農機購置,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使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額度為197.26億元,同比提高47%;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229.09萬臺套,受益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197.54萬個。
“十四五”農機面臨較多挑戰與任務
在國家政策和農機制造企業,市場需求等方面的推動下,我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上升至46.2點,實現歷史新高。
“十四五”期間,農業機械化將面臨著眾多挑戰和任務。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的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戰略目標,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十四五”農業機械化面臨的挑戰包括農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農機作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要完成的重大任務有農機農藝融合和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和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業機械制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2. 茶葉手工采摘和機械采摘區別
不是的,應該是如下操作
萎凋,放在空氣中,讓它消失一部分的水分,這個過程稱作萎凋。
發酵,發酵越多,加工的味道越重,殺青,分為炒青與蒸青,用高溫殺死葉細胞,停止茶葉繼續發酵,揉捻,將茶葉像揉面一樣的揉捻,干燥,制茶,分為初制茶和精制茶,前者外形不好看,品質也還不穩定。
3. 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視頻
做茶葉視頻最好配的就是高雅,溫柔。的曲調為主。
4. 茶葉自動化采摘
同種類的茶葉,在采摘鮮葉之后,馬上進行制作加工為好。在清晨露在時候或雨天的時候,采摘后靜置攤涼再行制作。因為鮮葉一旦離開了茶樹,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如果要大量生產的話是不太可能的事。一般普通采摘后要經過的時間在五小時到六小時之間,但如處理加工得當且沒無大害。
然而經過十個小時以上時間的,那么香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也會加大制造過程發生處理上的困難。如果鮮葉在采摘后經過的時間在十四至十五小時以上的,沒有適宜的攤開放涼,會導致積壓發熱,可能會發生異臭,大大的影響制成茶的品質。所以鮮葉采摘后放置的時間與放置方法,要注意處理方法。
5. 茶葉嫩芽采摘機
酸棗芽茶烘干一個半小時,酸棗芽是每年初春三、四月份,采摘有3一5個葉的酸棗嫩芽清洗晾干,將晾曬好的酸棗芽放入抄茶機文火揉至20一30分鐘,然后取出晾10一20分鐘,再將晾好的酸棗茶放入抄茶機文火抄20一30分鐘,取出晾涼,這樣酸棗芽茶就做好了
6. 茶葉加工機械化
理條是眾多名優茶造型的關鍵工序。在茶葉振動理條機發明之前,茶葉理條只能依靠人手操作,不但需人工多,而且帶來人手頻繁接觸易使茶葉被細菌等污染物所污染。茶葉理條機的發明為名優茶實現機械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7. 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規范
日本茶產業的標準化、機械化:
1.茶園的規范化管理:
① 茶園面貌:郁郁蔥蔥集中成片、清新整潔神清氣爽、茶行筆直規范、茶篷整齊一致:
日本在茶園管理方面,嚴格按照【日本茶葉生產指導者協會】提供的技術規范、服務規范、進行耕作。由于標準化、機械化、的程度非常高,使得茶園面貌:郁郁蔥蔥集中成片、清新整潔神清氣爽、系統完善瀝青路面、軌道敷設滿足機械作業、茶篷整齊有序、茶行筆直規范、無論是山區茶園,還是平地茶園,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區別。
② 主要措施及手段:
防止干旱:
安裝噴灌設施,根據實際情況,實時進行噴灌。
防寒冷:
冬季鋪設行間稻草,起到保暖防寒、保持濕潤度、的作用。
防霜凍:
安裝通風設備,促進空氣流通,保護茶樹嫩芽免受凍害。
監控土壤情況:
茶園中普遍裝有 “土壤自動監測儀”,以監控土壤中水分、養分、的變化情況。
日常管理:
履帶式液壓 “茶園管理機”,能夠通過不同的配置,完成從深耕、施肥、植保、修剪、到采摘、等任務。每年可承擔近50公頃茶園的管理任務。
③ 茶樹品種統一規范,易于管理:
茶樹的無性系良種比例,高達95%左右,以籔北種為主。使
得茶園易于統一規范、統一管理、統一使用機械采摘。
8. 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心得體會
生手摘茶葉一天大概能摘三斤左右,茶采茶使用的盛裝器具,必須具有通風、抗壓的功能。一般以竹編或藤編的帶有網眼的茶籃或茶簍,也可用不銹鋼材料、食品級塑料制成。
拓展資料
一年能采制幾次茶葉,因海拔高低、土壤狀況、經濟性需要而定,從六次到一次不等。春天采制的茶稱為春茶,冬天采制的稱為冬茶(或稱冬片)。以臺灣而言,春天最適宜采制不發酵茶與輕中發酵茶,夏天最適宜采制重發酵茶與全發酵茶,秋冬與春天相同,但品質略遜于春。
春天的采制季節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清明」(四月上旬)以前,是采制綠茶最好的時候,每年清明左右常見茶行門口貼著「明前龍井上市」的廣告,強調早春的綠茶已經上市。清明以后是清茶采制的時節。
「谷雨」以后(陽歷四月下旬,已是晚春),則是凍頂、鐵觀音、水仙等采制的時候。因為葉茶類需要采較成熟茶青,而鐵觀音、水仙、佛手等的茶青又要比清茶成熟些。現在有些提早發芽品種被培育出來,所以清明左右就有凍頂等采開面葉的茶類出現。
但重發酵的白毫烏龍與全發酵的紅茶雖屬芽茶類,但因發酵重的關系,卻適合初夏時采制,因為這時候的茶青含有利于紅茶、白毫烏龍的成分多,白毫烏龍需要的茶小綠葉蟬也到這個時候才有。
9. 茶葉采摘機器
炒青是制茶工序的第三步,下面介紹一下制茶的順序和方法。
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則另有單人式、雙人式采茶機,可利用機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日光萎凋
采摘下來之茶菁須于日光下攤曬,或利用熱風使茶菁水分適度蒸散,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而細胞中各化學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發酵作用的進行,攪拌后攤平于笳藶上。
炒青
茶青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青破壞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發酵的繼續進行,并可除去鮮葉中的臭青味,而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揉捻
將炒青后之茶葉置入揉捻機內,使其滾動并形成卷曲狀,由于受到揉壓,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湯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團揉
團揉是以布巾包裹茶葉使其成為一圓球狀,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機來回搓壓,并不時將茶葉攤開打散以散熱,團揉過后的茶葉茶身將更為緊結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渥堆
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干燥,但「后發酵茶」在殺青、揉捻后有一堆放的過程稱為「渥堆」,也就是將揉捻過的茶青堆積存放,由于茶青水分頗高,堆放后會發熱,且引發了微生物的生長,就因為熱度與微生物關系,使茶青產生了另一種的發酵,茶質被「降解」而變得醇和,顏色被氧化而變得深紅,這就是所謂的「普洱茶」。
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后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貯藏運銷,通常為了能使內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干燥。
緊壓
緊壓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軟后加壓成塊狀,這樣茶就被稱為「緊壓茶」,除便于運輸、貯藏外,蒸、壓、放的過程中也會為茶塑造出另一種老成、粗獷的風味。
蒸
使茶再多熱受潮。
壓
利用茶葉本身的膠質使葉子緊密連結在一起,穩定了往后陳放期間受潮、陳化的速度。
放
繼續緊壓前一些成分的降解與陳化,使茶質變得更醇厚。緊壓茶的陳放年份是決定市價很重要的因素,當然陳放的品質也很重要。
緊壓的形狀有圓餅狀、有方磚形、有碗狀、有球狀、有柱狀...等,緊結程度也所不同,有些緊壓茶只要用手一剝就可以剝開,有些緊壓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緊結的程度也會影響陳放的效果,緊結程度高者,陳放的效應慢,茶性顯得結實,緊結程度低者,陳放的效應快,茶性顯得豪放。
10. 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如何改良
很高興為你回答,如何提升傳統農業產業?首先我們得區分農業與產業。中國是農業文明大國,土地肥沃面積廣闊。產業是一種生產方式,比如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產業就是土地耕種、勞動收獲、養活農民,自給自足。現在中國的農業才剛剛開始有了產業,比如現在土地集中經營,農民只管干活,經營者負責產業結構調整。大型農機械的出現,規模化種植。這就是一個產業的提升。隨著科學,國力的提升,農業產業必將得到全新的結構提升。集中化生產,源頭深加工,源頭營銷理念。綠色食品的倡導,將會通過互聯網達到新高度。也就是想要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必須利用互聯網拓展,集中生產,源頭生加工,精細化工多元化經營。才能提升農業產業。